关注:用现代音乐彰显古建筑之美
时间:2023-09-14 15:22:05

音乐和建筑之间存在着共通的美学信息和美学法则

建筑艺术塑形于空间之内,音乐艺术流淌于时间之中,一个表“象”,一个展“意”,看似不同形态的艺术呈现,却在形式上有着相同的节奏韵律感——它们都是在空间与时间的扩展中形成的艺术。

在我国,建筑的“筑”字,最早指一种古老的乐器。在我们先人眼中,建筑如同巨大的乐器,能巧妙演绎自然的声音,让人们产生奇妙的听觉体验。其实,将声学原理引入建筑设计中,整个建筑的确就能变成一个巨大的乐器。比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在建造中巧妙采用了声学中的传音原理,会产生“回音”效果,而且声音悠长,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回音壁俨然成为一个“大乐器”或者一个音乐建筑。


(相关资料图)

在国外,黑格尔曾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歌德也曾说:“建筑所引起的心情接近音乐的效果。”这说明,音乐和建筑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密切关联以及共通的美学信息和美学法则。

如果音乐的时间流动全都凝固下来,我们便可从音乐中或者说从乐谱中看到对称、均衡等造型特点以及乐曲形式同建筑结构的相似之处。

建筑虽然是静止的,但它有高低、起伏、疏密、间隔等变化,这种变化颇似音乐中的序曲、渐强、高潮、重复、休止,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旋律感。

音乐和建筑之间共通的美学法则,使建筑师和音乐家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启发,也使建筑艺术和音乐艺术可以互相“移植”、互相借鉴。

古建筑不仅是砖、瓦、木、石等材料的物理组合体,还是一种历史文化符号,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文化情感,能够为音乐创作提供素材和灵感。音乐作为一种抽象艺术,可以较好地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思想、文化与历史,带领人们通过音乐语言感受古建筑的魅力。

古建筑背后的文化通过音乐作品得到阐释和传播

一座古建筑往往是某一地域历史和文化的缩影,其一木一瓦一柱均记录着历史的更迭、蕴含着古老的智慧。同时,不同地方的古建筑各具特色,反映了各地的气候环境、地域文化。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洋环境影响,其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海洋特色,如福建土楼、广东客家围屋都是沿海地区建筑的代表。北方的古建筑又是另一种风貌,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庄严肃穆的孔府孔庙便是其中的代表。那么,如何用音乐讲述古建筑的故事、表现古建筑背后的文化?

跟古建筑一样,民族民间音乐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一个地方的民间音乐与古建筑,它们背后的地域文化是相同的。因此,创作中,有的音乐家会以人们熟悉的民间音乐为基础,通过现代音乐语言表达人们对古建筑的独特感知,赋予古建筑特殊含义。比如,由北京民族乐团打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以北京特色曲调为音乐语汇,让听众在变化的节奏与音韵中,感受钟鼓楼、永定门、神武门等古建筑背后的人文韵味和文化内涵,进而领会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群所承载的厚重历史。

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在结构上有相通之处。除了选用极具浓郁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作为表现手段,音乐家还会根据古建筑与音乐在结构布局与节奏韵律上的相通性来建构作品,以音乐结构的布局展现古建筑的布局。取材于福建土楼的大型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就通过对称性的调性结构布局展现土楼铺展开的扇形对称建筑结构。同时,作品还将个性化的声部结构与灵动的旋律结合,运用《新打梭镖》《唔怕山高水远》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客家山歌独唱、树叶独奏等多种艺术形式,在现代交响乐丰富的音色变化中展现土楼的层次感与色彩感。

古建筑是砖、瓦、木、石等不同材料的组合体,而音乐作品尤其大型交响乐作品的演奏往往也是不同乐器相互组合或配合的结果。因此,利用乐器音色的不同,将不同乐器有机组合,能够构筑起立体化的音响空间。这种立体化的音响空间与古建筑在感官上具有相似性,所以听众可以通过音乐作品“看到”古建筑、“触摸”古建筑,反过来,也可以通过古建筑“听到”音乐的旋律。比如,上海民族乐团推出的民族音乐会《紫禁城》,用古老的编钟叩响悠远的金石之声,再现了紫禁城600年的沧桑历史;用弹拨乐器演奏呈现了紫禁城建筑木结构的灵动与精巧,表达了对先人精妙绝伦建筑技艺的赞叹。又如,民族音乐会《长城》,通过多元化的民族器乐呈现和不同音响的组合,既塑了长城的“形”,又铸了长城的“魂”。打击乐的有机组合表现了长城的磅礴气势,清逸的小提琴、中提琴、二胡的揉弦与颤音再现了长城的细腻,长线条、长气息乐句塑造了长城的绵延和壮丽……可以这么说,通过现代音乐作品,长城这一静态的古代建筑不仅“活”了起来,而且变得灵动而有魅力,长城的精神内涵、长城背后的历史文化、长城的当代价值也通过音乐作品得到阐释和传播。

“音乐+古建”为年轻人打开走进传统文化的大门

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乃至融合,为挖掘传播古建筑的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及活化利用古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辟出新的道路。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音乐+古建”的形式策划举办古建主题音乐会,把音乐演出搬到古建筑之中,引导观众以音乐为媒与古建筑展开“对话”。比如,今年7月,“世遗之城”泉州举办的“世遗就在咱厝边——2023古建音乐季”,就选取泉州府文庙与洛阳桥两处古建筑作为主要演出场地。清雅灵动的琵琶声扣人心弦,古朴幽雅的南音让人回味无穷。在别具一格的沉浸式演绎中,音乐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让观众感受到音乐作品与古建筑共同营造出的历史氛围。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来了,游客来了,古建筑与现代人的生活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其人气得到提升,功能也得到拓展。

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文明的活化石,凝聚了中国人文思想的精髓,从古建筑中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精神。保护利用古建筑不仅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更是对历史和文脉的传承。过去,我们对古建筑的保护经常采用的方式是“修个围栏拦起来”“搭个棚子遮起来”,或者对古建筑缺损的部位修修补补。

对文化遗产而言,最好的传承是利用,最好的保护是发展。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不仅让古建筑在音乐作品的演绎中被更多人“看见”,也让古建筑承载的文化以音乐为载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无论是民族管弦乐组曲《中轴》,还是民族音乐会《长城》,都把建筑上的砖、瓦、石、木化为音符,把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化为旋律,让建筑及建筑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跨时空传播,并在这种跨时空传播中获得恒久的生命力。

更为重要的是,音乐与古建筑的结合还为年轻人走进古建筑背后的传统文化搭建起便捷之桥。比如,前文提到的《紫禁城》,就是一群90后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创作出来的。他们用多媒体舞台影像营造变幻莫测、妙趣横生的不同景致,让静态的建筑与动态的音乐有机融合,成功实现对紫禁城从帝王宫殿到精神象征再到建筑瑰宝的文化解读。在《紫禁城》的助力下,紫禁城600年的厚重历史,以年轻化的语态、清新灵动的姿态实现了破圈传播。很多年轻人由此对紫禁城背后的历史和文化产生共鸣,萌生出对传统文化传承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3日13版)

标签: 古建筑

最新
  • 关注:用现代音乐彰显古建筑之美

    音乐和建筑之间存在着共通的美学信息和美学法则建筑艺术塑形于空间

  • 韩媒:伊朗在韩国被解冻资产已被转移至瑞士央行

    当地时间21日,据韩国媒体报道,伊朗早前在韩国的被冻结资产已于上周转

  • 走进唐中西校区,观摩新生“阳光分班”流程!

    8月18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强素质强服务

  • 北京国际台克球挑战赛在居庸关长城成功举办

    8月19日,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国际台克球联合会主办的北京国际

  • 跨界卖酒店家政卡券,网红超市“卷”成这样了?

    如今,去超市买到的不仅是日用品、食物,还有酒店房间、游乐场门票、家

  • 碧桂园危机的背后:楼市三大指标持续恶化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地产相关数据,验证了为何再次出现头部房企

  • 新桑塔纳报价

    1、新桑塔纳的官方指导价为**8 99-11 69万**。2、具体价格可能因地区和

  • 河北省法院出台意见服务保障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

    河北省法院出台意见服务保障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加强涉灾案件诉源治理及

  • 曝小米14屏幕升级:1.5K分辨率 下巴窄到没朋友

    曝小米14屏幕升级:1 5K分辨率下巴窄到没朋友

  • 广西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和产能持续扩大

    中新网南宁8月17日电(韦佳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17日介绍,广西

  • 首列“融安—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发车

    首列“融安—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发车---中新网南宁8月17日电广西北

  • 进击的云巨头:移动云何以“换档提速”?

    近期,三大运营商们陆续发布了各自2023年中期业绩报告,从三家的半年报

  • 创新科技与艺术发展高峰论坛2023在港举行

    由紫荆杂志社主办的创新科技与艺术发展高峰论坛2023(ITA2023)15日在

  • 即溶咖啡能不能做出好喝的冰拿铁?一场感官盲测揭晓答案

    即溶咖啡如何保留风味,历来是咖啡产业链上一道明珠般的难题,不乏厂家

  • 研究表明多走路可能降低死亡风险

    据8月9日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研究,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发

  • 7月汽车产销符合预期 新能源车出口超10万辆

    “7月汽车产销虽然同环比有所下降,但基本上还处于恢复的状态,整体表

  • 旅游
    • 女子为100元毒品将两孩子送给毒贩,11岁少年被逼吸毒殴打致死

    • 房贷可以退税吗?房贷什么时候可以提前还款?

    • 亚运测试赛激战正酣 老场馆“微改造”焕发“新活力”

    • 如何在流水中钓鱼?急流水河流钓鱼技巧是什么?_环球快讯